« Feeding Desire | 主頁 | 夜行 (第五章) »

Inner Universe

“Stand clear of the closing door (小心關門)” 廣播中悠閒有禮的聲音還沒把話說完呢, 地鐵的門就唰地關上, 好像生怕多開一秒鐘, 就會把妖魔鬼怪全放進來.

(要見大圖, 可點擊照片)


一聲慘叫, 某個不夠機靈的人剛好被夾在門中間. “Do not block the door !!! ” 這回是大嗓門列車長粗魯的斥責聲. 車門打開了一秒鐘又迅速闔上, 剛好讓那個倒楣的傢伙在間不容髮中把另外半個身體帶進車來.

訓練有素的我, 早就眼明腳快跳上車, 找著位子坐定後, 才發現那個劫後餘生者也在對面坐下, 和我一樣從背包裡掏出一個白色小盒子來…數了數, 光是視線所及, 車廂裡就有七個人耳朵上掛著同樣的白線…

包括我在內的這些人, 全部都是蘋果電腦IPOD music player的愛用者.

Apple今年在紐約市新開的旗艦店, 就座落於第五大道上, 和Tiffany等名店毗鄰而立, 店裡陳設的除了電腦和IPOD外, 還有各式各樣的附件. 和周圍各名店不一樣的是, 這家店的店員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超級友善, 而且二十四小時營業. 別問我有什麼人會三更半夜去逛電腦店, 我最晚去溜達的時間大概是晚上九點多, 裡面人還很多, 大部份是前來免費上網的觀光客. 旗艦店的設計和Apple所營造的形象相當一致, 未來感十足, 尤其是晚上亮起燈來, 好像科幻片裡在黑暗宇宙中航行的太空船.



話說回來, 本篇的主旨並不是幫Apple或IPOD打廣告.

從Walkman (隨身聽)時代開始, 我就不喜歡看到那些帶著耳機, 一面在街上走, 一面搖頭晃腦沉浸在音樂中的人, 讓我聯想到無聲的乩童. 當初買IPOD單純只是因為學日文, 想利用搭地鐵的時間多聽一下教材. 然而對60GB容量的IPOD而言, 光用來聽日文教材實在太浪費了, 所以順便也把一些音樂收藏放了進去.

沒想到, 我就此打開了一個潘朵拉的盒子.

在這個為視覺所主宰的現代社會裡, 人們常常忽視了聽覺的重要性. 走在街頭掛上耳機, 彷彿施了魔法般, 啪地關上了週遭的人聲車聲, 世界忽然變成一齣奇異的默劇, 在自己所選擇的主題音樂中上演. 當聲音被調換的瞬間, 可以明顯地發覺自己與那個日常的世界脫離, 頓時陷入一個如同電影般的迷離幻境之中.

這個經驗和開車聽音樂類似, 卻又有所不同, 車子已經物理性地把乘車者和外界隔開了, 所以感覺的落差沒有這麼強烈. 不信的話, 找一個最繁忙的街口, 走幾條街, 一面用耳機聽著平靜舒緩的巴哈, 浪漫的蕭邦, 或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一面看著身邊熙來攘往的人群, 保證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所選的音樂和環境越不搭調, 錯愕和荒謬之感也越深. 外面的世界或寧靜或囂嚷, 似乎都與己無關, 迴盪在腦中的音樂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宇宙, 而我就在這個宇宙的中心, 隨著音樂的節奏, 或快或慢地行進著.

但原本難道不就是這樣嗎?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Inner Universe, 只是往往忘記了自己內在的小宇宙, 不自覺地跟隨著外在的世界瞎忙起來. 小IPOD提醒了我, 即使置身充滿各種聲音的世界中, 我還是必須跟隨自己的音樂, 以自己的節奏和觀點去詮釋所見的事物, 不管那是巴哈, 披頭四還是張惠妹.


我在書店附設的咖啡座裡寫這篇文章, 耳邊播放著李希特所彈的巴哈平均律, 寫完把耳機從頭上拿下, 整個世界的聲音
忽然回到了耳邊.

那些
人們交談走動翻動書頁的聲音, 彷彿在對我說: “嘿, 你回來了. ”









本篇照片為紐約市新開幕的Apple Store

Comments

最好的消息是:
多了一個24小時都可以去上廁所的地方。

我喜歡!

放大了照片來看:
哇!好酷的玻璃樓梯喲。

還真的耶,照片裡一個穿裙子的都沒有。

怎麼一下子通通不見去?!
害我有一種又闖禍了的感覺。


恐怖喲!

(豬先生第一次認真的留言...lotuslee代貼)

Apple Store 1,在地資訊。並強調其24小時營業的商業策略,為何不在Soho店或SF店施行,反而選擇在Traffic以觀光客為主,缺乏夜生活的Midtown。若其Target是觀光客,又不能忽略目前IPOD在國際(尤其法國)遭受的抵制。其他如Homeless或Drug Dealing之防治(都和廁所有關)均是問題。

Apple Store 2,店面規劃設計除了在材料的使用上引人注目,(我不太確定是否為和SOHO店相同的設計師-SF的BCJ,)個人以為最特殊處為新闢出一獨立入口,直接由街面降至其主要營業樓層。迴避了附屬/借道其他領域﹝大樓、店面﹞,而成就其專屬獨立賣場的氣魄。(雖然只有入口而已。)

*****

戴耳機所造成的與身處環境的疏離的確是種有趣的經驗。發展視覺以外的感官也是增加環境體驗的重要訓練。只是從事此項練習/經驗最好妥善選擇場所。戴上耳機阻絕了聽覺提供的環境資訊,將自己擺在一種缺乏保護的不利處境。所以呢街上,地鐵上都不是享受此種alienation經驗的理想場合。小小童軍時學到的,在野外的環境哩,聽覺嗅覺及皮膚對溼度的感覺,常常是比視覺更直接,更不易被欺騙的資訊來源。總之,紐約瘋子太多了,安全最重要。

喜歡庫柏力克的電影嗎?我就覺得他的電影充滿這種影像/音響疏離的風格。(唉!李格悌也過逝了。)

可能是耳机坏掉了,搬到北京后觉得这个城市特别丑。

您好,我是背包客的站友,從你給我的部落客網址遛搭進來晃晃,
沒想到除了文筆好攝影技術佳外,內心還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感動及想法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