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文講義 | 主頁 | 新英格蘭之秋 »

學日文


進入新的日文班, 老師都會問: “為什麼要學習日文呢? ”


為什麼呢? 同學之中, 有些人為了工作需要, 有些為了能結交日本女朋友, 有些人有日本籍的配偶, 還有像我一樣, 太過沉迷於動畫電影, 每個人的意圖都不同.

上課的地點是聯合國附近的日本協會 (Japan Society), 由Toyota企業資助, 課程分十三級, 每級大約三個月. 教課的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日本老師, 有趣的是, 全部都是女老師.

大學時曾修過一個學期的日文, 只因那是著名的營養學分, 學期結束沒多久, 連五十音都全部還給教授了. 過了整整二十年, 才發現真正自發性學習的趣味, 和敷衍考試截然不同.

混在一群洋人間學日文, 常常面對至少三種文字的衝擊: 日文, 中文, 英文. 亦即一邊學日文, 一邊聽著老師的英文解釋, 一邊設法忘記漢字的中文讀法.

比如說, 和美國同學們一起一筆一劃地描繪漢字, 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好像自己又變回小學生一樣. 有一次在課堂上學寫 “方” 字, 就被老師糾正 “這樣不對. ” 看我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 (天啊這個字我從小到大寫了不下數百遍…) , 老師在黑板上親自示範: 一點、一橫、一勾、一撇.  這才發現日本人寫漢字的筆順, 往往和我們不同.

還有一次老師教導 “西洋” 的洋字, 解釋 “洋” 有個水字邊, 表示洋人是越海而來,  一位同學十分不解: “那右邊的羊和西方人有什麼關係? ” 這下換老師頭大了, 同學紛紛貢獻自己的意見: 一下說也許日本的羊是從西方引進, 一下說西方人都穿羊毛製的衣服. 只有我坐在那裡默不作聲, 不知道該不該說明可愛的羊咩咩和他們洋人沒關係, 只是一種 “有邊讀邊, 沒邊讀中間” 的中文哲學. (中文 “洋” 是形聲字, 但羊與洋的日文讀法並非一致)

日文是和文化無法分離的語文. 在學習日文的同時, 也讓我從中發現了一個民族的性格與歷史. 姑且不論各種等級的敬語、多重念法的漢字和似是而非的外來語, 日本人從不直接的表達方式常讓人困惑, 但有時也耐人尋味.

比如我們說 “哥哥想要一輛腳踏車”, 但日本人說 “哥哥似乎想要一輛腳踏車”; 我們說 “某人感到孤獨”, 日本人說 “某人似乎感到孤獨”. 對於自己以外的人的感受, 只能揣測而無法越俎代庖加以斷言, 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心態與哲學.

人們的言行舉止反映在語言中, 而語言又回頭去, 影響人們的想法習慣, 這是以前學英文時, 認為語言只是溝通工具的我不曾體認到的.

同學們也相當有趣, 日文在美國並不能稱得上是顯學, 隨著課程的級數增加, 那些只為短期訪日或交友的人漸漸淡出課堂, 留下來都是對日文文化真正有興趣的人. 我的同學中有不同年紀不同國籍的人, 但沒有人是為了拿證照等理由來上課, 氣氛和台灣的補習班很不一樣, 上課時趣味橫生, 當然說起學習效率, 比起補習班是大大有所不及啦.

學到現在一年多了還懵懵懂懂, 只能在日本餐廳點菜時來一句 “お茶を下さい”(請來一杯茶), 偶爾在動畫或日劇中聽懂幾個字就樂不可支.

學習一種新的語言, 總要從最基本的數數兒和字彙開始, 千頭萬緒, 讓我懷疑自己以前是怎麼學會中文的. 但是我也因此得以一一檢視周遭的事物, 用笨拙的口齒來呼喚它們新的名字, 好像又把童年活了一遍. 深深覺得學習日文在生活中開了一扇窗戶, 讓我探頭出去窺見一個不同的世界, 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忽然有些擔心, 如果把日本協會的十三級課全上完了, 該怎麼辦呢?


Japan Society 日本協會

Comments

上完了的話還可以再繼續學啊
我去上的是九級的,但是太遠了,所以我不可能去上完的 =b

http://www.speaking-japanese.com/lite_01.html
我剛剛正在聽故事,你喜歡的話下次把故事書借你 =)

看到你的同學們為了“洋“字大傷腦筋那一段,不禁莞爾。
最近讀了一本書,頗為有趣。Cecilia Lindqvist寫的【漢字的故事】(China: Empire of Living Symbols)。感覺像是把那些從小就認得的方塊字又重新認識了一次。

果然這次來留言的都是日文高手... :-)

我現在去上日文課變成一種routine,強迫自己定期去充電,如果真有一天上完了十三級,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我這懶人恐怕就很難繼續了.也許會去學別種語文或某種樂器也未可知.

真巧,我也買了那本Breaking Into Japanese Literature耶, 只是難度對我來說稍高了.本不知還有網上audio book,謝謝Evelyn提醒.

很有趣的文章
那個洋字,我是這樣想的。洋這個字就代表了大海(不只是旁邊的水,所以隔著洲的大海稱太平洋、大西洋,大陸邊緣的大陸海稱東海、南海),西人是越印度洋而來,所以稱之。
日本人是東洋人,越過東邊的海而來。
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大都從印度洋方向來,是西洋人。

我在上的日文教室是沒名牌, 自立門戶的補習班. 同學跟老師都很有趣, 一點壓力也沒有, 所以說是"補習班"好像也不正確. 上課時就是中、日、英、閩四種語言混合著用, 有時候還會出現客家語. 還被日本籍(中文學了十年的認真老師)訂正了中文(不是漢字寫法...|||), 當場覺得很掛不住面子.

對了, 既然有在學日文的話, 送你一副"平假名眼鏡"(http://www.hiragana.jp/), 使用方法就像網頁裡的說明. 十分好用.

上完了的話, 就開始了解日本文化吧. 常常跟你點頭稱是的日本人, 心裏想的到底是yes或no連日本人自己有時候都搞不清楚. 這倒是外國人一定要多接觸才會的了. 東方人還好, 西方人聽說是真的無法理解他們說好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汗)

剛才才看到四更的留言,不知為何被分到垃圾留言去了. "平假名眼鏡"蠻好用的,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