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
這二部電影的題材手法和企圖心都大不相同, 但是卻給我奇妙的相似之感. 想了很久, 才發現它們有一個很大的共通之處: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人, 而是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可能在天南地北, 有著各式各樣的名字, 但是我們一般稱之為 “異鄉”.
侯孝賢的咖啡時光, 說的是東京—台灣.
電影裡的女主角陽子, 是一個年輕作家. 陽子的老家在鄉下, 自己在東京租屋獨居, 為了研究台灣作曲家江文也, 每隔一陣就跑到台灣去, 還在那裡交了個男朋友.
台灣, 這個不時被提起的地方, 並沒有真正在片中出現. 我們看到的只是陽子的東京生活: 公寓裡曬衣服的小陽台, 經常光顧的老咖啡店, 有著微妙情愫的舊書店老闆. 影片中不只一次出現東京地下鐵的火車, 分秒不差在城市裡交錯穿梭的景象.
陽子走過東京的大街小巷, 尋找江文也當年留學日本的足跡, 然而經常到台灣旅行的她, 不也是個異鄉人? 追尋台灣音樂家的同時, 陽子也看到了自己的異國經驗: 對異地的好奇想像, 陌生惶惑, 克服語言文化隔閡的努力, 到進一步與當地人戀愛和懷孕生子…
這部片子是為紀念小津安二郎而作, 平淡的劇情和寡言的角色, 簡潔優美的構圖, 靜止不動的長鏡頭等等, 都是侯孝賢電影的招牌風格.
角色方面, 不管是特立獨行的舊書店老闆(淺野忠信飾), 還是陽子的父親母親, 演出都恰如其分. 尤其是陽子的父親(小林捻侍飾), 把老式父輩關心女兒, 卻不知如何溝通的心情詮釋得非常細膩, 是片中最動人的部分. (DVD的特典中有一段訪談, 導演說拍片當時不知為什麼, 飾演父親的演員沒照腳本念詞, 硬是保持沉默, 演母親的演員不知如何是好, 急著找些話來說, 結果造成的戲劇情境卻出乎意料的好. )
然而最重要的角色陽子, 卻無法讓我感動. 一青窈可能是位好歌手, 但不是位好演員. 看著她缺乏表情, 彷彿什麼都無所謂的臉 (也許在新世代的眼裡看來是很酷的意思), 完全感受不到陽子這個角色的喜怒哀樂心情起伏, 讓已經平淡的劇情更加蒼白乏味.
江文也是 “咖啡時光” 裡的重要象徵, 即使在台灣或中國, 這位音樂家的知名度也並不是那麼高, 但是電影裡除了說他是台灣作曲家外, 只是點到為止. 江文也的音樂從鋼琴作品到合唱曲都非常美, 一生經歷坎坷, 有許多故事可說, 然而在這部影片裡只淪為有名無實的符號, 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誠如侯孝賢在訪談中所言, 日本拍片的方式和台灣非常不同, 嚴格的規定(例如在咖啡廳, 街上或火車上拍幾個場景, 都得經過重重審核), 大大小小的會議, 讓台灣過去的導演和工作人員都難以適應. 那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似乎也隨著導演對異國文化的觀察, 一起進入了影片之中.
也許是因為這樣, “咖啡時光” 給我一種漂浮無根的感覺, 朦朦朧朧中說了什麼, 又說不完全. 就像摻了一半紅茶的鴛鴦咖啡, 把整杯喝完了, 還是弄不清是什麼滋味.
據說朱天文的原著劇本要比電影深入許多, 但是我沒有讀過劇本, 這篇感想純是以電影為主. 這裡有對電影和劇本更加深入的討論: http://blog.roodo.com/kilasme/archives/2301025.html
“三峽好人” 的主題, 就是長江三峽.
對於我, 一個從小生長在海峽對岸, 卻熟記中國地理歷史的台灣人而言, 三峽這個名字既像故鄉一般熟悉, 也像異鄉一樣陌生. 而對於劇中千里迢迢從山西前來尋親的窮礦工韓三明來說, 只怕也是一樣: 三峽既是人生地不熟的異鄉,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 也是親人所在的 “故鄉”.
影片是從三峽的渡船上開始的. 大熱天擠滿一船的並不是尋幽探勝的遊客, 而是打赤膊扛扁擔, 靠江水討生活的本地人. 觀眾隨木訥老實的韓三明走下船, 坐上野雞摩托車, 一路到了江邊的野地裡, 忐忑不安之際, 騎車帶路的小混混隨手一揮, 指著江心露出的一小片屋脊說: “你要找的村子就在那裡. ”
因為興建三峽大壩的緣故, 整個村子都已經沉在水底了.
韓三明在奉節這個小鎮待下來, 一面繼續尋找落跑多年的老婆孩子, 一面打工糊口, 三峽小鎮的面貌也逐漸地浮現在觀眾眼前…
這個三峽, 果真是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所說的地方嗎? 親切和氣如鄰家大嬸的土娼, 奉小馬哥周潤發為偶像的小混混; 一窮二白的小工卻人手一支手機; 公寓牆上畫的是大壩工程下一期的水位線; 滿嘴四川土話的小孩唱起歌來, 竟然是多年以前台灣的流行歌曲.
平凡景象中不時跳出的荒謬矛盾, 道盡了在貧窮和富裕, 環保與經濟, 家國個人之間掙扎前行的現代中國. 在我看來, 是“三峽好人” 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
無論是運鏡構圖還是敘事, “三峽好人” 都不及侯孝賢電影的簡潔細膩, 但是草莽之氣也有其粗獷的美感. 幾個角色選得很好, 樸實中自有動人的力量.
除了韓三明外, “三峽好人” 裡還有另一條並行的劇情: 從山西到三峽尋夫的護士沈紅. 這條副線描述跟著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的一批新貴, 與主線裡卑微的窮人相互對照, 藉以凸顯中國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問題. 然而我覺得這一段太著意也太樣版了 (地主富商剝削勞苦農工的老話?), 分散了全片的張力.
影片結束前, 韓三明混熟了小鎮, 交到朋友, 甚至追尋到了親人的下落, 然而這個好不容易才熟絡起來的地方, 不管是陋巷草屋, 還是蒼白醜陋的現代水泥建築, 全都會和許多歷史古蹟一樣永沉江底. 如同大多數韌性十足的中國百姓, 韓三明默默地捲起舖蓋另求生路, 對於這個山西礦工而言, 奉節這個小鎮, 終究還是異鄉.
滾滾長江東逝水, 自古以來最後的贏家, 從來都只是永不停歇, 把一切淹沒於其中的滾滾江河.
Comments
還沒看過這兩部片子
就先拜讀您的大作
若非如此
或許永遠不會對這兩部片子有興趣
Posted by: 篤子 | December 2, 2007 11:27 AM
篤:
剛剛才有空把連結裡那篇咖啡時光的評論看完,那位部落格主很喜歡一青窈飾演的陽子呢,然而那種任性而自我中心的特質正是我所討厭的,只能說每個人喜好都不同.
雖然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咖啡時光,但是淺野忠信的角色非常討人喜歡,為了帥哥還是值得把片子找來看看的喔. :-)
Posted by: lotuslee | December 2, 2007 02:52 PM
我也有看“咖啡時光”,但不了解故事在說什麼。
沒有感覺到陽子對江文也的興趣在哪裡(除了受委託之外)。
Posted by: hayashi | December 3, 2007 04:52 AM
是啊.看這部片的時候一直有種感覺,好像台灣和江文也是硬塞進影片之中的,換成別國或別的藝術家也沒什麼差別.
Posted by: lotuslee | December 3, 2007 01:52 PM
小林捻侍 好久沒看到他了 90年代幾部日劇
都是演部長或日本料亭主廚"像拜啟 父樣"
後來就沒看過他了 還很懷唸
任性而自我中心我也很討厭
不過在one more time 歌詞中
確是 這種小小的任性.確更讓人憐愛
當局者時的經驗我也有的
................................
rainreader的新婚留言您終於忍不住冒出來啦 ^ ^
我現在還在想誰有這樣好運娶到她啊
我只有第三項合格吧
她在大學教書.我同學們薪資是6萬起跳 x2.5
除了家兄或少東同學外.很難有人達成吧
學問嘛.跟版主一比.任何男人都腹笥甚窘吧.還要對新聞有自己的看法.我都宅到不行了
那在下就只有某手機廣告的歌 "我願意做妳的男佣.幫妳按摩......"
版主:退件
Posted by: @KIRA | December 6, 2007 09:02 PM
如果能為自己負責,那麼任性無所謂.我討厭的是沒有付出卻對別人需索無度的那種任性.
有想法的女生可不是每個男人都願意娶回來的,所以"性格好"才那麼重要.如果男人有足夠的自信和EQ,就會對聰明的老婆感到與有榮焉,不用靠騎在老婆頭上來肯定自己啦.(比如說某版友把有想法的女生都歸類為生了"公主病",哈哈)
所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囉.
Posted by: lotuslee | December 7, 2007 12:13 AM
我覺得某版友已經變成這個冬天最可怕的強力病毒,
而我們已經群聚感染了!
>有想法的女人啊...
兩人間吸引力不足才會覺得對方太有想法招架不住,
若是兩極吸引力夠強,則會感到敬佩吧
其實我認為沒有人想娶個笨女人回家的
因為女人對男人的一生也有決定性的影響,在自由的情況下,如果一個男人娶了個不明事理的女人,那就表示這個男人的程度也大概如此而已。
除非她很有錢,那笨蛋也是可以忍受的。
聰明的男人會找有智慧的女人。
金山銀山,若是遇上揮霍浪費、秉性不堅的人,山會倒海會乾....多少號稱企業家的,像王又曾,那錢可不是投資失敗,而是花光的。
所以每看彼版又在說什麼多金怎樣的,我就在想,那又怎樣?別人口袋裡的千金萬金不如我手裡一塊錢,無論怎樣的帥哥美女,在我身邊陪我的才是真正的...
Posted by: 篤子 | December 7, 2007 10:40 AM
借用rainreader的話
那種心靈受傷我能體會啦
論金庸的文章有一篇是說糖人情意結的
說真的.捱了幾刀子之後.很難說我不抱偏見
而且教訓我要敬業要成熟要替別人著想的人
自己也沒多敬業
也沒什麼報應"跟連續劇演的人生完全不一樣啊
難免有天問式的感嘆"
Posted by: @KIRA | December 7, 2007 09:41 PM
把自己老婆當笨蛋的男生還見得蠻多的.
問兩句就"別插嘴,這個你又不懂." 繼續問下去就索性惱羞成怒.再有頭腦的老婆也只好假裝痴呆.(當然不是那種今天要吃什麼的不關痛癢話題)
每次看到這種事情都很想把說話的人抓來好好K一頓.
Posted by: lotuslee | December 8, 2007 10:5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