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鄉‧人 | 主頁 | 電腦線圈 »

牛肉的滋味

小時候最喜歡媽媽做的一道菜, 就是紅燒牛肉. 老實說, 我媽的廚藝不是頂好, 牛肉卻燒得軟中帶勁, 濃而不膩, 每次都能讓小時候不愛吃飯的我, 把澆了牛肉汁的米飯吃得碗底朝天.

奇怪的是, 我媽媽不吃牛肉. 小時候沒去想她為什麼不吃牛肉, 還暗中懷疑媽媽煮牛肉的時候, 一定偷嚐過幾口, 否則如何能把這道菜的鹹淡, 控制得恰到好處.

後來才知道, 不吃牛肉是有故事的. 據說遠在我出生以前, 爸爸曾在某個小縣的警察局任職. 山上廟裡有個辟榖的道姑, 被當地居民視為神人, 供養不斷. 後來有人告發道姑散佈謠言騙取金錢, 當時才二十出頭的爸爸年輕氣盛, 想破除迷信, 證明道姑並非其所稱的不食人間煙火, 於是上山調查.  調查的結果發現: 道姑在七天內只喝水, 粒米未進, 精神卻健旺如昔, 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現在聽起來, 這樣的作為好像有妨害宗教自由之嫌. 當年我媽知道了這件事, 親自去向這位 “仙姑” 陪不是. 沒想到道姑並不以為忤, 反而透露天機: 說是從我爸爸的面相看來, 命中有一關卡, 如果置之不理, 很難活過五十歲. 化解之道是家中有人立誓, 從此不食牛肉.

在爸爸嗤之以鼻的情況下, 媽媽寧可信其有, 決心自行戒食牛肉. 那個時候, 她還不到二十歲, 在六十幾歲去世為止, 再也不曾嚐過牛肉的滋味.

大概是我上中學的時候, 爸爸第一次說出了這個故事, 說的時候語氣頗為得意, 大概覺得有人甘心為自己犧牲奉獻, 是件足可自豪的事. 媽媽
在一旁笑笑, 沒有講話. 年少的我, 除了覺得 “怎麼這麼迷信?! ” 外, 還感到幾分尷尬: 這樣浪漫, 可以出現在書裡電影裡, 但總發生在自己父母的身上的事.

我也曾經問過媽媽: “爸爸過了五十歲, 應該可以破戒了. 你難道不喜歡吃牛肉? ”

“從前還蠻喜歡的, 但是過了那麼久, 早就忘記是什麼味道了, 不吃也無所謂. ” 她淡淡地說.

記憶中媽媽的紅燒牛肉, 只放蔥、薑、醬油、糖和少許辣豆瓣醬. 除了醬油比較特別外(請參考萬和醬油篇), 強調的就是牛肉本身, 冷凍牛肉一概不用, 一定要用上好的黃牛肉, 小火慢燉二小時以上. 許多食譜在牛肉中加了番茄和各式香料滷包藥材, 相較之下, 媽媽的牛肉沒有花招, 吃起來就是原汁原味, 純正牛肉的好味道.

很遺憾的是, 我並不記得媽媽用的是哪一個部位的牛肉, 也不記得詳細的份量與步驟, 只能參考坊間食譜截長補短, 加上這裡買不到黃牛肉, 燒出的味道就是差了那麼一點.

或許差別並不僅僅在於材料或做法. 自己不吃牛肉的媽媽, 卻能憑著記憶和經驗, 為我們調理出味道分毫不差的紅燒牛肉. 雖然她不能品嘗鍋裡的牛肉, 但是在瀰漫廚房的牛肉香味中, 是不是常常回味起幾十年來不宣於口, 卻從來不曾褪色的愛情呢?

也許, 這才是那鍋油光紅潤的牛肉裡, 真正的滋味.



紅燒牛肉食譜

材料:

牛腱肉    二磅
蔥    四根
薑    六片
八角    一顆
酒    一大匙

油    三大匙
辣豆瓣醬    二大匙
酒    一大匙
醬油    四分之三杯
鹽    酌量
糖    酌量

做法:

1.    同時燒二鍋開水, 用一鍋燙去牛腱肉的血水, 然後把整塊牛肉放進另一鍋(水要蓋過牛肉), 加蔥段, 薑, 八角, 一大匙酒, 中火煮一小時. 如有血水浮沫要撈除.
2.    牛肉拿出放涼, 切厚片. (我媽的做法是在燙血水前就先把牛肉切塊了, 煮出來牛肉的形狀比較不規則)
3.    炒鍋放入三大匙油燒熱 (喜歡蒜味者可加入幾粒拍碎的蒜頭爆香), 爆香辣豆瓣醬, 加酒和醬油煮開, 再放入牛肉塊拌勻
4.    撈除牛肉湯中的蔥薑八角, 加入(3)中的牛肉和醬料, 根據個人口味酌量加鹽和糖, 以小火煮一小時到一小時半, 直到牛肉完全燒爛為止.


Comments

這篇好棒啊

尤其看到『除了覺得 “怎麼這麼迷信?! ” 外, 還感到幾分尷尬』

不禁笑了~

最近很想做牛肉麵〞真巧,前次大家談滷牛肉時我沒有記下,又忘記往那裡翻,這次剛好可以用這個來試試看。
冬天真是個愛吃的季節,即使三餐在家裡吃,也花了很多錢,因為勤於購買各式食材回來烹煮
今天去菜市場買菜,蔬菜價居然跟上星期有一倍之差,真誇張,高麗菜上星期天還有一斤(600g)35元的價格,本週日居然只有10元,小黃瓜則完全崩盤,兩斤25元,我買了50元,簡直可以拿來當零食吃了。
又買到一條綠苦瓜,通身墨綠發亮,外表的顆粒小小的,顆顆發亮的樣子,像擠滿顆顆墨綠小珍珠,美的令人感動。買一條20元,不到一斤,打算回家作涼拌菜。

貪便宜買了一大堆菜,結果是一整天待在廚房洗菜作涼拌。那綠苦瓜必須要去仔,且把裡頭的白膜切除,沒想到食譜裡看起來輕而易舉的切膜的動作,用我家那把鈍菜刀,簡直要把瓜都片碎了。(苦笑)

是啊,不煮菜的人,很難知道上市場看到鮮美蔬菜的感動.
現在要去買菜,回來再說.

篤子:

剛剛從市場回來,跑到有點遠的中國超市去補充各種東方蔬果,買了一大堆可以維持二星期的菜,把冰箱塞得滿滿的,好像打了一場仗一樣.

看到你寫的菜價,比了比剛才買的台灣高麗菜,一顆二磅(900公克~一斤半)是美金1.19元,等於一台斤台幣25元,價錢比台灣貴一些,不過也還可以.貴的是竹筍(一磅美金4元)和青蒜(一磅3元),但是看到還是忍不住買一點回來解饞.

下午到這裡美式的有機超市,東西就貴多了.櫻桃剛上市,一磅要美金12元,想想還是等盛產時再吃好了.

紐約市是民族大熔爐,除了標準美式超市外,還有各族的專賣店:中日韓基本上大同小異,印度店遠遠就能聞到濃濃香料味,義大利式則充滿了起司火腿,蠻好玩的.也許下一次來寫一寫.

好好!等你!
青蒜真的很貴,筍子沒有當季,我們這裡還見不到哩。
我這裡的青蒜,直到上週都還很貴,到這一周,四把50元(每把約三根),價格三級掉,本週有很多蔬菜都呈現崩盤現象,覺得農夫真可憐,只好拼命吃蔬菜。

我家巷子前就是一塊地主釋出給附近人家種菜的園子
一塊田約有五六戶人家分著種
每戶人家種的大同小異(冬季蔬菜大概就那些),視自家喜好來種,田地裡各色蔬菜都有,我每每站在田邊細數那家種了什麼,看著在冬日暖陽下欣欣向榮的各色菜葉,感覺真舒服。
有大、小茴香,結頭菜(就是蕪菁、大頭菜、或稱球莖甘藍),芥藍菜、玉米、蔥、雪裡紅、青江菜、萵苣、茼蒿、番茄、茄子、高麗菜、白羅蔔、菠菜、小白菜、大白菜、油菜、豆子...小小菜園真熱鬧!
大茴香小茴香一般人的認知是香料,但我們從小就吃它的莖和葉,大茴只有冬天才有,聽說只有中部人吃這種東西,沒有大量栽種,所以沒有銷售到南部和北部。找到關於它的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7010404551

續上文
鄰人種的有
大、小茴香,結頭菜(就是蕪菁、大頭菜、或稱球莖甘藍),芥藍菜、玉米、蔥、雪裡紅、青江菜、萵苣、茼蒿、番茄、茄子、高麗菜、白羅蔔、菠菜、小白菜、大白菜、油菜、豆子...小小菜園真熱鬧!
大茴香小茴香一般人的認知是香料,但我們從小就吃它的莖和葉,大茴只有冬天才有,聽說只有中部人吃這種東西,沒有大量栽種,所以沒有銷售到南部和北部。

農家出身20歲前不知牛肉味
這項從不曾出現在我家餐桌上
後來即使在外頭品嘗剛開始都還會心虛
如果紅燒我喜歡切大塊蘿蔔、紅蘿蔔一起滷
愛蘿蔔更甚牛肉

給篤子
臨鎮有家川味牛肉麵,辣的很夠勁,下次妳來帶妳去吃
妳說的茴香,嚇死人的味道!

我有的時候也用白蘿蔔,紅蘿蔔燒牛腩,紅燒清墩都鮮甜好吃.如果加上芹菜蕃茄馬鈴薯,就變成羅宋湯,篤子家的小朋友應該會喜歡吃吧?

橘子
我和你一樣
小時後不知牛肉味
牛肉麵之約
記住了

lotuslee:
久仰羅宋湯的大名(香港電影裡看過)
但從沒喝過
這裡一般的餐廳頂多就是玉米濃湯
不知上哪喝得到羅宋湯(憾)

今天菜市場花30元買了三大顆高麗菜
一顆作泡菜
一顆包水餃
一顆炒來吃
呵呵

羅宋湯做法很簡單,營養又美味.這裡有食譜
http://www.odiestudio.com/sun/soup3.htm

我通常還會加點西洋芹進去.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