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旅:意外的旅客
雖然不喜歡參加旅行團,身為一個自助旅行愛好者,我其實是膽子很小的。除非是很熟悉的地方,每次出門旅行之前,總要找來一堆旅遊書做足功課,訂好車票和每天的旅館住宿,才敢安心啟程。
(按這裡看相簿)
(按這裡看相簿)
「你有點彈性好不好?」每次上網查詢資料,神經緊張的樣子常成為嘲笑的對象。
意外就是意外,是好是壞無法一概而論。我並不特別害怕旅程之中的意外,只不過一板一眼的理工科心態作祟下,很難適應漫無目的隨興所至的旅行。而精心安排的旅程被打亂,更是令人跳腳的事情。
這次的中國大陸之旅,也如往常一樣小心翼翼安排了銜接緊湊的行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當意外來臨的時候,是躲也躲不掉的。
旅程的意外在抵達中國的第二天,從西安往天水的路上就開始了。
天水位於甘肅東部,離西安有四小時車程,市郊的麥積山石窟,是著名的佛教石窟。原以為西安往天水的火車很好搭,結果路上塞車,到了萬頭鑽動的火車站,才發現趕不上預想的那班火車,下一班車得等上好幾個小時。
我心裡的小電腦開始計算起來:等抵達旅館放好行李,再搭車前往麥積山石窟,豈不是已經下午三四點?第二天一大早就又得前往蘭州,我們在天水真正遊覽的時間,變成不到二個鐘頭。如果明天搭晚一班火車離開天水,勢必要打亂後面一連串的計畫,環環相扣,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到了天水,才發現火車站不在市區,離預定的旅館還遠著呢。上了計程車,開車的師傅和我們搭訕:「我說啊,這裡離麥積還比較近,你們到市區旅館一往一返,再到麥積山都關門了。還不如我現在就拉你們到麥積山,就住在那裡來得方便。」師傅土氣裡又帶著點滑頭,讓人弄不清這麼說是不是為了賺長程車費,還是收取介紹旅館的佣金。
「麥積山也有住宿的地方?」同伴好奇地追問。
「當然當然,住那裡很舒服的。」十足推銷員的口吻。我暗自搖頭,旅遊書中的確提到麥積山可住宿,但是那裡比天水還鄉下,不是土炕茅坑就不錯了,怎能和網路上評比了半天的旅館相比。
我們的車在空蕩蕩的高速公路上疾馳,山巒起伏有致,帶著濕潤的霧氣,層層疊疊的梯田間不時有土屋幾間,雖然簡陋,和四周青山綠水卻說不出的相稱。開車師傅說,田裡種的是小麥,就快收成了。
打開旅遊書查看地圖,才忽然醒悟過來,這裡是「雲橫秦嶺家何在」的秦嶺啊。
一句話衝口而出:「要不要取消旅館,今晚就住在麥積山?」這不完全是被浪漫的心情所驅使,如果先到市中心旅館再到麥積山,的確趕不及。旅伴並無異議,他本來就不那麼在意預先規劃的行程。
「你們決定不進市區直接到麥積山?怎不早說,轉回去很麻煩的。」師傅一面抱怨,一面把車靠邊一百八十度轉彎,然後朝高速公路的入口逆向直駛出去。
我們大驚失色。「誒?這樣開不會出問題嗎?」
「沒事兒。」師傅若無其事地按了幾聲喇叭,絲毫沒有減速的意思。
我抓緊車門上的把手,心裡又開始嘀咕起來:唉,這種臨時起意的事情,以後還是少做的好。
越是深入山區,人跡越少,滿眼盡是令人欣喜的青綠。老實說,這還是我第一次在中國看見這麼大片未經破壞的森林。
前面出現了一個「麥積山植物園」的路牌,師傅一邊把車子開進岔路,一邊說:「等會進了植物園要買門票…」咦?我們要去的是石窟,不是什麼植物園啊。在西安已經看過大批粗糙仿唐建築的我,心中立刻浮現了樹木被修剪成兵馬俑和楊貴妃的奇景。
半信半疑間,幾個看來像小混混的男子坐在收票處,其中一人走上前來,用濃重的西北口音說了一大串,意思是如果給錢坐他的小車入園,就不必付昂貴的門票費了。好在我們對這種事有經驗,堅持照規矩買票,在售票處一問,卻問出植物園裡就有間招待所可供住宿。
「也不必透過司機介紹,今晚就住招待所吧。」大家一致點頭通過。
完全沒有想到,住進了一家無論服務設備都不遜於四星旅館的招待所。
嶄新的鋼筋水泥建築,雖然不能免俗地加上中國式屋頂,但是素靜的黑白兩色看起來十分順眼。門僮幫忙我們把行李提進旅館。大廳非常寬敞,打掃得一塵不染,真皮沙發,大型木雕擺飾,在偏遠山區可說是超乎想像的豪華。招待所中幾乎沒有其他遊客,也許因為不是假期,再加上不久前地震的緣故。
我們驚喜地發現除了一般住房外,林間還有小木屋出租,價格也算合理。把行李放進木屋後走出來,服務員告訴我們:穿過植物園,走路十五分鐘就可抵達石窟。
植物園佔地廣闊(5500畝),花草樹木整理得非常好,雖有標示植物品種的小木牌,但是沒有什麼人工斧鑿的痕跡。路上曾見到兩隻尖嘴的雉鳥,寶藍色的尾巴幾乎有兩呎長,在我們把相機拿出前就倏地飛過,只有鳴叫聲不斷從林間傳來。
我們決定把第二天一早去蘭州的火車票延到中午,多呼吸一下這山裡悠閒的空氣。
在濃密的樹林中走了一小段上坡,視野豁然開朗,我不可置信地看著滿佈石窟的麥積山,正安靜地佇立在前方。
導遊書說麥積山是個熱門景點,不但有導遊爭相攬客,還有許多餐廳小吃。然而這個寧靜的午後,我們是唯一的訪客,不但沒有叫賣吃食的小販,就連收票的人驗了票,也跑得不見蹤影。
石窟建構在光禿禿的山壁上,要觀賞佛像,就得爬上嵌入山壁的陡峭樓梯。爬到高處,四周山巒清晰可見,山谷中的建築物變得好小,有懼高症的人也許會因此而腳軟。一邊走,一邊想像上星期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石窟上的人是如何的心驚膽戰。
麥積山石窟最著名的是泥塑,壁畫大多被這裡濕潤的水氣所破壞。同伴檢查著石窟的構造,想弄清楚為何能歷經千年而不崩壞。可惜大部分的石窟佛像都被鎖在木門之後,只能把眼睛湊在網狀的窗格上觀看。雖然這是為了文物保存,但是以現在的技術而言,應該有更好的展示方法。
我對佛教歷史與藝術的知識膚淺,無法深入鑑賞眼前的佛像,然而行走在峭壁邊上,左邊是令人心生畏懼的高山深谷,右邊的諸佛菩薩寶相莊嚴拈花微笑,悄然訴說著悠然遠逝的千年光陰,那種奇異的出世之感真是難以言喻。
整個下午,我們就像玩耍的小孩一樣恣意爬上爬下,在滿山空寂中獨享這千年的寶窟。彷彿遊走於時光隧道,從五胡十六國的異域風情,隋代的清俊,盛唐的豐澤圓潤,直到宋朝的溫文婉約。越到了晚期,做工越是優美細緻,但也失去了原本開闊的氣勢。這石窟不僅保存著泥塑石雕的諸天神佛,更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和生活態度。
關門的時間早過了,也沒人來驅趕,偶有人聲傳來,卻不見人影。最後終於看到幾個修護石窟的工人,黝黑瘦削,兩頰紅噗噗地帶著鄉下人的木訥靦敟。他們的先祖,說不定就是千百年前鑿窟塑像的工匠呢。
傍晚的時候走出石窟,坐在入口涼亭的老者站起身來,問我們要不要卜個卦,見無人作答,便又坐下繼續喝茶聊天。
何需占卜?從哪兒來,到哪裡去,豈不是全寫在我們身後的那些石窟裡面。
晚上在旅館的餐廳用餐。這裡的特色是山裡採來的野菜,味道十分細緻爽口。第二天早餐的豐盛更是令人大吃一驚,光是粥就有小米粥,紅棗甜粥和鹹稀飯三種,滿滿地擺了一桌。
後來才知道,招待所接待的大多是前來開會考察的官員。在這個習慣假藉考察之名消費公帑的國度裡,再怎麼舒適豪華也不足為奇,然而地震之後,大概很少人願意冒險前來「考察」吧。
偌大的餐廳,連我們在內一共不過兩桌客人,每張桌子旁邊還有專任的人為我們服務。她們都是本地人,殷勤周到卻並不世故,但是那種被「侍奉」的感覺還真讓我不太適應。餐廳裡供應咖啡,服務員卻對喝咖啡加牛奶一事毫無概念,大概從沒品嚐過這種既黑又苦的飲料,更沒有被別人「服務」的經驗吧?
對這些年輕女孩而言,招待所就像是桃花源裡開了一個窗口,展示著外面遙遠而奇異的世界。然而這個窗口,是否也代表了桃花源崩壞的開始?
早晨起床,走在石板舖成的步道上,下過雨的天空還是霧濛濛的,整理園子的老人從破舊的小屋走出來,手裡拿著一個漱口杯,也不知呼叫什麼,響亮的喊聲在山谷間迴盪不已。穿著黑色西裝的男服務員三五成群在旅館門口閒晃,乍看之下,好像一齊踱著方步的KGB。
我沒來由的笑了起來。有時候,當個意外的旅客也是不錯的。
也許是因為麥積山的經驗,在後面的幾天裡我們不斷改變行程,幾乎退掉了每一張預定的車票和旅館,還找機會拜訪了嚮往已久,因西藏抗爭對外封鎖了二個多月的拉卜楞寺。
不過,那已經是另一段故事了。
附註:
“意外的旅客” (Accidental Tourists) 是安泰勒 (Ann Tyler) 的小說。沒讀過小說,卻看過改編自小說的同名電影。故事最中有趣的部分是主角麥肯(Macon)的職業: 旅遊書作家。麥肯走遍觀光勝地,巨細靡遺為每家餐廳旅館打分數,深怕遺漏了任何一個重要景點,更儘量避開旅行中難以預測的種種意外,為他自己和讀者安排既安全又有效率的旅程。然而當某個意外的因素闖入麥肯按部就班的生活,他才發現原本被自己排除的未知和不確定性,才是旅程與人生之中,最耐人尋味的部分。
Comments
太好了
好精采
我下午為了寫那篇天山的留言居然看了一個多小時的西北地圖
幻想從秦朝開始的西北
匈奴馳騁
霍去病長征
三國
然後是玄宗幸蜀
還有敦煌小說
還有你的文字....
我今天看到金凱瑞一家三口幸福參加遊行的照片
也想到這部電影《意外的旅客》
小說也很像他的寫照
不知道lotuslee有沒有看過他的新聞
Posted by: 篤子 | June 6, 2008 09:14 AM
Lotuslee好
石雕好美,真是寶窟,讓人心嚮往之。
Posted by: NANA | June 6, 2008 10:05 AM
Nana:
是啊,可惜沒法進到石窟內部.比起敦煌莫高窟,麥積山也許沒那麼有名,但是石窟的險峻和自然環境,讓我感受更深.
Posted by: lotuslee | June 6, 2008 08:33 PM
篤子:
你真是花了不少功夫去考證啊.
離開中國前在西安機場看到一本中國歷史地圖,結果身上的人民幣全用光了,又不收我的信用卡,只好作罷.如果買了,現在就能派上用場.
我看到的是金凱瑞一家四口,除了二十歲的女兒外還有其女友患自閉症的小兒.
Posted by: lotuslee | June 6, 2008 08:40 PM
喜歡麥積不似人間的清幽,很期待接下來的遊記。
題外話,今年2月日本yom yom雜誌刊載了篇十二國記番外故事,由慶國宮庭工匠視點來觀看君主及國家,不知是否閱覽過?PTT的十二國記版可以觀看此文翻譯。
Posted by: NANA | June 7, 2008 12:01 AM
好壯觀喔
從照片看似乎真的遊人不多
可以好好取景;p
Posted by: 聚水藏風 | June 7, 2008 12:24 AM
聚水藏風:
正因為遊客很少, 讓我更有自己並非觀光客的錯覺.
Nana:
謝謝十二國記的消息, 前一陣子已經在網上讀過了. 希望小野主上能繼續經營這個系列.
Posted by: lotuslee | June 7, 2008 05:54 PM
麥積山據說是因形似麥垛兒而名的
站在棧道上遠眺山巒,景色是很美的
看內容妳似乎沒進到石窟內
那就有點可惜
因為石窟內有上千年的佛陀故事石刻及石雕
不過外面這些塑佛也是很盛壯的
Posted by: 橘子 | June 10, 2008 02:20 AM
橘子:
沒能進入石窟,的確很遺憾.
你上次去的時候石窟沒有被關起來嗎? 還是導遊會把門打開?
不過想到後來在敦煌的遭遇,覺得沒有導遊或許還比較好.
Posted by: lotuslee | June 10, 2008 07:12 AM
我去那時有解說員
是她們(一律女生)打開給參觀的
當時沒什麼觀光客所以能夠慢慢欣賞領略
我所迷戀的那尊70公分「阿難」就在石窟內
也因為在麥積山看的太愉快
所以對後來在莫高窟人推人的擁擠程度大失所望
不過莫高窟的壁畫還是很讓人讚嘆的
Posted by: 橘子 | June 10, 2008 09:08 PM
我們到麥積山的時候, 解說員一個也不見, 大概全被地震給嚇跑啦.
敦煌由解說員帶領, 一共只能進入十個窟, 每個平均五到十分鐘, 根本來不及看清就被趕出去, 只能從書本上看到的圖像自行想像了.
Posted by: lotuslee | June 10, 2008 11:38 PM
我是不用解說員啦
說不定比解說員還熟咧
希望後年能去的了
Posted by: @kira | July 11, 2008 10:41 AM